发布日期:2010-11-02 09:51:54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浏览量:16790
商洛市2008年环境质量公报
一、大气环境质量状况
2008年商洛市区环境空气质量采用自动监测,达到或好于国家二级环境质量标准的天数345天,占总天数的94.26%,与2007年341天相比,增加了4天。具体情况是:
1、商洛市区大气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值0.057毫克/立方米(与去年同期相比较下降了0.020毫克/立方米),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0.100毫克/立方米对照未超标。
2、商洛市区二氧化硫年日均值0.060毫克/立方米(与去年同期相比较上升了0.002毫克/立方米),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0.06毫克/立方米对照未超标。
3、商洛市区二氧化氮年日均值0.020毫克/立方米(与去年同期相比较下降了0.001毫克/立方米),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0.04毫克/立方米对照未超标。
4、商洛市区自然降尘年.月均值为7.00吨/平方公里.月,(与去年同期相比较下降了0.27吨/平方公里.月)与省标准11.0吨/平方公里.月对照没有超标。
5、商洛市区降水酸度,2008年度共降水32场,未出现酸雨现象。降水PH值(月均值)范围在5.60~7.50之间。
二、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
2008年对全市6条主要河流(丹江、南秦河、洛河、银花河、金钱河、乾佑河)19个监控断面监测,环境质量综合类别达到Ⅲ类或好于Ⅲ类的有18个,占总断面的94.7%,按本市水域功能标准评价,有18个断面达到功能区标准,断面达标率达94.7%,丹江出境断面水质达到Ⅲ类标准。
1、2008年对丹江9个监控断面监测统计结果表明,峡口断面属Ⅰ类标准;胡村、麻街、构峪桥、商镇、丹凤下5公里、5个断面水质达到Ⅱ类水域标准,东龙山、丹江出境断面(湘河大桥下)达到Ⅲ类水域标准,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张村断面达到Ⅳ类标准,主要污染物是化学需氧量。
2008年对南秦河2个监控断面监测统计结果表明,南秦化工厂断面水质达到Ⅱ类水域标准,贺嘴头断面达到Ⅱ类水域标准。
2、2008年对洛南县洛河4个断面(进水口、龙脖子、灵口、洛河)监测统计结果表明:进水口、灵口、洛河3个断面达到Ⅱ类水域标准,龙脖子断面达到Ⅲ类水域标准。
3、2008年对丹凤银花河(土门镇大桥下)1个断面,镇安、柞水乾佑河(孙家砭、老君庙)2个断面,山阳金钱河(安门口)1个断面监测表明:丹凤银花河(土门镇大桥下)断面达到Ⅲ类水域标准;山阳金钱河(安门口)断面达到Ⅲ类标准。柞水乾佑河(老君庙)、镇安乾佑河(孙家砭)断面达到Ⅱ类标准。
三、声学环境质量状况
1、2008年商洛市区区域环境噪声昼间1类地区(居民、文教区)、2类地区(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和4类地区(城市中的道路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区域)的等效声级年平均值分别为48.4分贝、50.2分贝、55.2分贝,与国家噪声标准昼间55分贝、60分贝、70分贝对照均未超标。与去年比较基本无变化。
2、2008年商洛市区区域环境噪声夜间1类地区、2类地区和4类地区(城市中的道路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区域)的等效声级年平均值分别为36.6分贝、38.2分贝、42.1分贝,与国家环境噪声标准夜间45分贝、50分贝、55分贝对照没有超标。与去年比较基本无变化。
3、市区交通干线噪声监测共设10个监测点位,市区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为64.05分贝,符合城市环境综合定量考核小于或等于68分贝的要求。与去年同期比较下降了0.15分贝。
四、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状况
2008年度对商洛市区地下饮用水源保护区、洛南县李村水库地表水源保护区、山阳县邹家湾地下水源保护区、丹凤县龙潭水库地表水源保护区、商南县县河水库地表水源保护区、镇安县云镇河地表水源保护区、柞水县乾佑河地表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进行了监测,监测数据显示,市区、山阳邹家湾地下水源保护区水质达到Ⅲ类水质标准,洛南李村水库、丹凤龙潭水库、商南县河水库、镇安云镇河、柞水乾佑河水源保护区水质达到Ⅱ类水质标准,全市水源保护区水质达标率为100%。与去年同期比较基本稳定。
五、环境质量状况评述
2008年各级政府重视城市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强总量控制和节能减排,市垃圾处理场已投入运营,市危险废物处置中心、污水处理厂已开工建设,建设污水管道20公里,完成投资6000余万元,雨污分流管网建设明显加快,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圈前期工作顺利开展,市区南大门、州城路、龟山公园等相继开工建成,城市绿化面积不断扩大,市区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商洛市区环境空气达到或好于国家二级环境质量标准的天数达345天。丹江、南秦河、洛河、银花河、金钱河、乾佑河除丹江张村断面超功能区标准外,其余皆达到国家水域功能区标准,水质良好。丹江流域河道经过综合整治,水质与上年相比明显好转。商洛市区因过境公路控制分流机动车辆,同时强化环境监督管理,城区声学环境质量良好,1类地区、2类地区、4类地区昼夜间和道路交通噪声普遍低于国家环境噪声标准。
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步伐加快,城市人口增加和城市范围扩大,“三废”排放量不断增加,加上我市经济欠发达,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城市管理需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面临巨大压力,特别是市区冬季采暖季节,二氧化硫排放已达到上限。对此我们要紧扣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抓住商洛经济突破发展的历史机遇,坚持生态立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继续贯彻落实《环保法》规定的辖区环境质量行政首长负责制和环境综合决策机制,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经济、社会、环境统筹兼顾,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建设集中供热工程,削减二氧化硫排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倡导绿色消费,加大以“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监督管理”等环境政策措施的落实力度,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广泛开展环境警示教育,确保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版权所有 商洛市生态环境局。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地图 丨 地址:商洛市名人街西段 丨 邮编:726000 丨 网站标识码:6110000016 丨联系电话:0914-2312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