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市局动态

市委书记赵璟在《中国环境报》发表署名文章《奋力绘就康养商洛生态画卷》

发布日期:2023-08-08 15:25:27     来源:中国环境报              浏览量:8666

近年来,陕西省商洛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聚焦打造“中国康养之都”目标,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奋力绘就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环境更加优美的康养商洛生态画卷,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攀升。先后荣获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市、中国天然氧吧、国家森林城市等荣誉称号。

坚持系统施策 扛牢政治责任

陕西生态环境保护不仅关系自身发展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全国生态环境大局。商洛市委、市政府自觉扛起政治责任,坚持“生态立市”战略,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统筹规划、系统施策,完善措施、持续用力,推动生态环境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

强化统筹联动,科学编制规划。立足商洛实际,编制了《商洛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1—2030年)》,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生态制度、生态安全、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文化体系。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纳入全市“六市联创”内容,与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市等重点工作共谋划、同部署、齐推进,多项创建工作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集聚了齐抓共管生态环境保护的强大合力。

强化压力传导,拧紧责任链条。坚持党委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市委常委会、书记办公会多次专题研究,协调解决具体问题,推动各项工作走深走实。落实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目标责任制,每年度印发创建任务清单、项目清单,与各县(区)、市直各部门签订年度目标责任书,制定出台《督查考核办法》,实行党政领导“四不两直”暗访+公布工作机制,考核结果作为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奖惩和提拔使用依据。坚持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构建起严密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责任体系。

强化目标引领,打造城市品牌。将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作为打造“22℃商洛·中国康养之都”城市品牌的重要抓手,细化制定了商洛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工作方案,明确了阶段性目标、实施步骤和约束性、参考性指标。结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指标,探索完善商洛市气候适应型城市试点评价指标,积极开展气候适应型城市试点工作,商洛市被列为全国首批28个气候适应型城市试点之一。

坚持管护并重 厚植生态底色

商洛市肩负着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国家南水北调水源地保护双重使命,始终严守生态环境底线,整治生态环境领域问题,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多措并举拓展绿色空间,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稳定向好,绿色生态根基越筑越牢。

严抓污染治理,改善环境质量。推行查事先查人、查人深查事“双查”机制,零容忍、常态化整治秦岭“五乱”和生态环境突出问题。颁布实施污染防治地方性法规,建立一日一移交、一周一督办、一月一通报、一季度一曝光“四个一”工作机制,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2022年,商洛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49天,位居全省第一,连续6年进入国家空气质量达标城市行列,商洛成为全国首个被授予“美丽中国·深呼吸之都”的地级市;组织实施饮用水水源保护、小流域综合治理等8类碧水保卫战项目52个,全面完成166个入河排污口的排查整治工作,水环境质量同比提高2.4个百分点;土壤监测网络7县区全覆盖,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达100%。

狠抓基础建管,拓展绿色空间。全面推行林长制、河长制、田长制,严格执行森林、水、国土资源保护管理制度,深入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水土保持等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持续增强水土涵养能力、维护生态安全。加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1.07%,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农村生活垃圾实现无害化处理行政村占比达94.4%。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建立常态化环境监管机制,推行十张清单、健全十大机制等“九个十”工作法,实现青山常绿、碧水长流。

大抓综合整治,提升城乡品质。扎实开展高质量项目推进年、营商环境突破年、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三个年”活动,突出城市抓提升、农村抓巩固、产业大发展,率先在全省制定城乡建设管理指导性政策文件,紧扣地域风格、自然景观、人文特点相融合,以“绣花”功夫建设管理城镇及和美乡村,持续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坚持生态优先 推进绿色发展

商洛市始终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升级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推动生态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统一。

创新打造“三大平台”。以生态环境保护网格化监管平台和国家秦岭生态大数据中心为支撑,打造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示范平台,构建守护秦岭“中华祖脉”和“中央水塔”的长效机制。建成市县镇村四级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网格化监管平台,落实网格员2485人、片长19800名,实现日常巡查监督管护常态化。建成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与碳汇评估平台,制定商洛市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方法和核算标准,争取纳入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商洛成为陕西省乃至西北地区首个摸清并公布生态产品价值家底的城市,“GEP自动核算”入选国家经典案例。

聚力建设“两大场馆”。以商洛市博物馆为载体建设陕西省秦岭生态博物馆,重点推介展示大秦岭自然生态、历史人文、商洛历史文化、地方特色非遗,凸显商洛全域处于秦岭腹地的自然生态优势、秦楚交融的区域文化特点和戏剧之乡、文化绿洲品牌形象。规划建设商洛秦岭生态植物园,采取迁地保护和就地保护相结合的方式,广泛收集秦岭地区植物物种,分区种植集科普示范、生态保护、植物展览及融知识性、观赏性、休闲娱乐性于一体的植物科普和植物景观,实现生态与人文相生共融。

深入实施“六大工程”。积极谋划生态环境导向开发(EOD)模式试点,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商洛高质量发展。实施城市休闲公园建设工程,103个城市公园、口袋公园建成开放;实施河流综合治理工程,完成中心城区、六县一区城区水生态修复和丹江、洛河、乾佑河等河流综合治理,全市11条主要河流23个监测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功能区标准,9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实施环境设施建设工程,商洛污水处理厂三期、生活垃圾发电厂和全域污水处理PPP项目今年内建成投用;实施造林绿化工程,2022年营造林80万亩,恢复治理矿山地质环境2221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9.56%;实施新能源项目工程,围绕打造“3+N”产业集群,启动建设抽水蓄能电站集群、全钒液流储能电池等高质量项目,矿产业产值占比逐年下降,绿色发展动能更加强劲;实施绿色产业工程,聚焦建设特色农业强市,以木耳产业撬动“菌果药畜茶酒”特色产业发展,品牌效应持续放大,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数量居全国首位,成为全国首批4个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之一,生态优势源源不断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

作者系中共商洛市委书记

版权所有 商洛市生态环境局。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地图 丨 地址:商洛市名人街西段 丨 邮编:726000 丨 网站标识码:6110000016 丨联系电话:0914-2312283

陕公网安备 61100202000085号 丨 ICP备案号:陕ICP备2021013679号-1